新乡,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始终“典型辈出、群星灿烂”: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史世领、范海涛、许福卿、梁修昌、买世蕊……据统计,该市拥有全国先进典型10多个,省级100多个,市县两级1000多个,其中5位先进人物被党中央号召学习。
他们是共产党员,大都来自农村,扎根基层,奉献群众,带领一方百姓共同致富,书写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他们是先进群体,是一面面旗帜,是一个个标杆,鼓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
他们更是一面面镜子,成为新乡乃至全省、全国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教材。
10月14日,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对前来采访的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说:“虽然新乡先进群体的事迹不同,但精神内涵相同,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
细细体味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我们发现:史来贺、吴金印等先进典型身上,都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和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如果不能使群众生活越来越好,那就是没有尽到共产党员的责任”——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红旗在中原大地高高飘扬
由省豫剧三团排演的现代豫剧《史来贺》,自6月20日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举行首场演出以来,至今已巡演8场,观众数以万计。
“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不能使群众生活越来越好,那就是没有尽到共产党员的责任”……当“老书记”史来贺熟悉的话语再次回荡在耳旁时,不少观众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被村民亲切称为“老书记”的史来贺,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过去“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了一个闻名全国、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此,一面红旗,在中原大地高高飘扬!
“立党为公的人,历史会记住他;执政为民的人,老百姓会感念他;无私奉献的人,时代会拥抱他!照着史来贺书记这样的前辈样子去做人,活的才有意义,活的才有滋味!”这是孟电集团董事长范海涛一次参观刘庄后在日记本上记下的心里话。
回去后,范海涛把刘庄道路、把史来贺精神化作了引领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2008年,范海涛担任辉县市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后,经过孟电集团董事会同意,由孟电集团出资1.6亿元,无偿为南李庄村民盖新居别墅。2011年,又出资3000万,在建新村节约的土地上建成了服务中心和家居建材城,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范海涛再次作出承诺:帮助村里建设家居建材城二期工程、农贸市场和物流仓储。这3个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建成,总投资达1.1亿元,南李庄村民年人均可再增收1万元,达到2.5万~3万元。
“看见乡亲们苦撑苦熬过穷日子,我心里就难受。作为共产党员,我的念想就是让农民的生活富起来、美起来。”在与刘庄相邻的小冀镇京华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华的信念很坚定。
就是靠着这一信念,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刘志华与6个村妇组成“妇女班”,带领群众把一个“集体家当只剩下3间破草房、4头瘦牛、1辆破马车、8000元外债”的小村庄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都市”。京华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免费享受着集体提供的住房、粮油、水电、供暖、上学、养老等30多项福利。
2010年7月,刘志华成立京华社区,把拥有4000多人、没有集体经济的东街村并入只有400人的京华村。
“我要尽我所能,带领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刘志华说。
经过规划建设,今年,除了刚刚建成130多户农民入住的居民楼、吸纳万人就业的商业中心外,新落成的现代化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学生暑期开学投入使用。另外,总投资1300万元的京华奥斯卡影院也已开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同步看到国内外新上映的大片。
“这么多年来,经常有人问我,为啥放弃了带全家定居北京的机会?为啥4次放弃了农转非的机会?(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为啥多次放弃‘单干’或和别人合作赚大钱的机遇?”
望着京华实业总公司闪闪发光的牌匾,刘志华感慨地说:“说到底,就是因为心中那份执著、那个信念:我要与乡亲们同甘苦共患难,带领乡亲们共同开创一条通向富裕的道路!”
“帮助群众挖掉穷根,就是最大的联系群众”
——艰苦奋斗的作风,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石头变成馍”的奇迹
在位于新乡市北部的太行山上,最多的是山,更多的是石头,最缺的是土地、是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就在诗中感慨:“辉县的太行山区/哪条沟里石头最多?/哎,哪儿都不少/要是石头变成馍/全辉县人/保管一万年也不会挨饿!”
新乡先进群体勇挑重担,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奋发有为,通过坚持不懈的拼搏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石头变成馍”的奇迹。
吴金印,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身为中国履职时间最长的乡镇党委书记,却至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镇党委大院一楼的一间会议室,算是吴金印办公的地方。
在唐庄,如果不是在会议室协调各种事务,你很难找到他,因为,他有可能正在下乡走访的路上、在招商引资的路上、在西山绿化的路上……
从狮豹头乡到唐庄镇,吴金印带领群众筑大坝、修水库、架桥梁、造良田,帮山区群众挖掉了穷根。他铮铮铁骨硬得像太行山上的石头。
“帮助群众挖掉穷根,就是最大的联系群众。”吴金印说。
今年七一,吴金印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唯一的“焦裕禄式好干部”。面对殊荣,他却平静地说:“我很珍惜这个荣誉。咱们当干部的,吃的是人民的粮食,花的是人民的税收,替人民办事天经地义。”
金秋时节,在太行山深处的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游人如织。
谁承想,这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回龙村全村960人,还被40多道山梁隔离成17个自然村,依然是“住在深山沟,守着光石头。穷得丁当响,鬼见都发愁。小伙打光棍,闺女往外走”的情景。
从部队复员后勤劳致富的张荣锁累积了百万财富,已经走出大山,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
1993年,看着这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山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张荣锁开始琢磨着怎么把“石头变成馍”。
他带领回龙村群众苦干3年,在千仞绝壁上修建了8公里盘山公路和1000余米悬崖隧道,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解决了行路难之后,回龙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家家搞旅游、人人有活干”的喜人景象,成为太行深山区富裕文明的小康村。村边赫然写着5个大字:“美丽新回龙”。
“拔高的材料不念,浮夸的数字不报,虚假的荣誉不要”
——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使先进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新乡先进群体之所以老典型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新典型层出不穷、生机勃发,就在于他们善于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当地实际相结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带领党员干部走在了时代前列。”新乡市长舒庆说。
在获嘉县照镜镇楼村,至今还流传着村支书许福卿“三让荣誉”的故事——
1994年,省科委启动企业“新星工程”,准备在全省选出100家乡镇企业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许福卿在村里申报材料的年产值栏内如实填写上3000万元。上级有关单位担心3000万元难以入选,让他再多报一些。他则坚持有多少报多少,宁愿评不上,也不做假账。
1996年楼村工农业产值1.4亿元。春节刚过,县里召开上年工作表彰大会。会议宣布:要给工农业产值达双亿元的楼村代表披红戴花。许福卿当场急了:“村里产值咋凭空多出了6000万元?这上面的数字是虚的,这个荣誉我们不能要!”全场一时为之震惊。后来他再三找有关部门要求对虚假数字予以纠正,后经领导同意取消这项荣誉。
1997年,楼村有位妇女因特殊情况,计划外生育。年底他让村里如实上报,有关业务部门领导说,楼村是个老先进,出现计划外生育问题,怕影响不好,也不好向上级交差,同时责任也不在楼村。许福卿得知情况后说:“要实事求是。正因为楼村是先进村,这事才必须上报,就让俺楼村做一次‘反面教材’吧。”这一年,楼村失去了保持多年的“计划生育先进村”称号,却得到了县领导亲自颁发的“求实奖”。
“拔高的材料不念,浮夸的数字不报,虚假的荣誉不要。不合群众心思的事不做,群众的利益比天大。”正是许福卿的较真、认真,才给村里带来实打实的收益,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全省夏粮再次喜获丰收。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人吃的每4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河南;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跟新乡有关!而这巨大贡献的背后,有一位长期在牧野沃土上耕耘的功臣,他就是优质小麦品种“百农矮抗”的培育人,著名小麦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前身百泉农专)教授茹振钢。
记者见到茹振钢时,他刚从农村回来。“我喜欢与农民交朋友,我是请他们给我培育的小麦品种‘挑刺’去了。”茹振钢说,比如,农民朋友提出,该如何解决小麦品优不高产、高产不优质、麦穗大易倒伏、秆子矮易早衰的顽症?这些老百姓的“难题”就是我育种工作要突破的“瓶颈”。
在他身边工作12年的实验师李淦介绍,让农民“挑刺”是茹教授长期坚持的做法,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小麦育种上。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下到田里,了解小麦生长情况。
正是靠着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作风,他潜心钻研16年培育的“矮抗58”,成了农民最喜欢的“傻瓜品种”——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丰收,亩产稳定在600公斤~650公斤。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省高校30年来在该奖项上的零的突破。截至2013年,“矮抗58”累计推广2.3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被誉为“中国第一麦”。
“当干部就要一心为公,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演绎着一个个“让别人温暖”的故事
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这些星光灿烂的名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名村名镇,无不彰显着无私奉献和大爱情怀。
史来贺对刘庄贡献最大,但报酬只取平均值。刘庄几十年来三次为群众建新房,他总是最后一家搬进去。他临终前对家人说:“我当了一辈子干部,挖地三尺,也不会挖出我收取过群众一分钱的好处。”
吴金印经常对干部们讲:“想叫群众真心拥护咱共产党,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不然的话,人家为啥要死心塌地跟着咱呢?”
去年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范海涛说:爱党,就要为党做点事情;爱乡亲,就要富一方百姓;爱社会,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精神的感召就如同太阳,给人温暖也给人光亮。
“人活着的价值就是让别人幸福。”这是“最美村官”辉县市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经常激励自己的话。
44岁的裴春亮年少时家境贫寒,几乎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为报恩乡亲,在外创业的他,回到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削平荒山建设了配套设施齐全的裴寨新村,让全体村民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小洋楼。让村民住进新房子,还得有活儿干、有钱赚,于是建股份制企业解决村民就业、拆旧村发展现代农业,建水库发展三产旅游……这些年,裴春亮一刻也没停过步。他还将周边11个村纳入裴寨社区,把一个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年,我省各地普遍大旱。但裴寨及其附近村庄的群众一点也不发愁:今年夏天建成的裴寨水库,已蓄满了80万立方米水,不仅彻底结束了当地“望天收”的历史,而且通过水渠解决了周边两个乡镇2万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惠及3万多农民。该水库总投资6300多万元,其中裴春亮个人出资5100万元!
裴春亮说:“党员、干部要像种子一样播撒下希望,要以自己的拼搏实干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新乡市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在常人眼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买世蕊是不折不扣的“大老板”!
“我收入的确不少:月工资2000多元,承包门市部年利润近10万元!”买世蕊向记者披露了她的“大老板生活”:基本没有存款,50平方米的老房子住了20多年,多年舍不得添件“贵”衣裳!
买世蕊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这孩子见不得别人有困难,借钱也要帮,这样的人咋能攒着钱?”卫滨区解放路办事处的魏河英大娘受买世蕊帮助多年,她心里有本账。
买世蕊刚参加工作,就开始长期义务照顾20多名孤寡老人和100多名老军人,后陆续帮扶千余名下岗职工创业、再就业,照顾5位家庭困难的子女并资助他们到学业有成……
2004年,买世蕊看到卫辉山区很多女童因贫辍学,个人出资创办“世蕊春蕾女童班”,为40名失学女童交学费,统一购买衣服、学习用品、电脑。目前这些孩子已全部升至卫辉二中就读,她们全都亲切地称买世蕊为“世蕊妈妈”。多年来,买世蕊拿出100多万元用于扶危济困。
2011年,买世蕊再次组建“爱心留守儿童班”,资助了38名农村留守儿童继续学业。她说:“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长期关注和研究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的新乡市委党校张敬民教授说,新乡先进群体大多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尽管个人成长道路不尽相同,但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高度一致的,他们影响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
“不仅要让群众富裕,还要让群众幸福”
——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使新乡先进典型层出不穷、长盛不衰
史来贺50年红旗不倒,吴金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乡先进群体层出不穷、长盛不衰,与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密不可分。
在带领群众摆脱贫困面貌之后,新乡先进群体大都认识到,土里刨食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要让群众真正富起来,就必须发展工业,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思路,选择走上了以工促农、以工富民的康庄大道。此后,又积极治理污染,坚持科学发展。正是有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新乡先进群体才得以经受起各个历史阶段的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近几年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北新建材、六和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吴金印担任书记的卫辉市唐庄镇。为了招商引资上项目,年事已高的吴金印常常一熬就是几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为了尽快让百威英博啤酒落地,他组织全镇干部群众,不到一个月时间拉了80多万立方米土、在荒坡沟壑间造出一块方圆600亩的平地,保证了工程如期开工。他们创造的“唐庄速度”让百威英博外籍高管啧啧称赞。
如今,唐庄产业集聚区已引进企业30多家。据介绍,未来三至五年内,该产业集聚区内的几家大型企业产值有望超100亿元,税后财政收入将超10亿元。
一度靠削山卖石的唐庄,实现了全面转型发展,处处充满生机和希望:西山生态园绿树成行,产业集聚区道路纵横,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新型社区楼房成排,农民收入不断增多,家家住小楼,看病就业就在家门口……
2003年,史来贺去世后,刘庄177名党员无记名投票,他的儿子史世领获得满票,当选为刘庄村新一届党委书记。他对村民许下诺言:“不仅要让群众富裕,还要让群众幸福。”
于是,史世领开始走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主动和国内多家知名科研单位、高校联姻,组建刘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肌苷和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
如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者,走进刘庄村,连连赞叹这里的农民真幸福:每户472平方米的别墅,享受着免费配备的中央空调、信息网、集中供热供气、生活污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等设施,还有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退休人员除享受49项公共福利外,每人每月领取退休金,未成年的孩子们,每月还有成长补助……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先进英模时刻在激励着、温暖着中原这块厚重的热土。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给身边的群众带来幸福和快乐,给社会带来温暖和热量,应该是我们毕生的信仰和追求。”这是新乡一位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的肺腑之言。
2008年,34岁的孟电职工王国芳,在范清荣、范海涛父子两代全国劳模的直接影响下,回村担任辉县市孟庄镇北田庄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同时,他深感农民不但需要物质富裕,同样需要精神享受。2013年,王国芳决定个人出资在村边开建占地300余亩的植物园。目前一期已经建成,占地140余亩,投资4000多万!全部免费开放。植物园内,紫薇、银杏、朴树、皂角、椰榆等各类名贵树种植于构思巧妙的景观水系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引来对对新人来此取景拍照,还有的干脆就在园内举行婚礼。
星汉灿烂耀中原。像王国芳这样的见贤思齐者在新乡、在全省成百、上千。人们坚信,新乡先进群体散发出的精神之光,必将薪火相传,引领后来者同心共建富强河南、美好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