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物流中心,建设中盘,建设全国发行大市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整体规划,有政府的宏观指导。我们必须按照流通发展规律办事,要有自觉打破体制障碍的远见卓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行为把大家捏合起来,企业之间怎样合作,必须靠市场来运作。政府的支持,产业政策的支持,不能代替企业的自觉的行为。发行工作要面向基层,加强社区和农村网点“两个拓展”,要在便民、惠民上多做文章。 关键词:出版物流;渠道;发行
(一)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既要重视做好出版工作,也要重视做好发行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很好认识出版流通渠道问题,切实加强发行工作,提高出版物的有效供给。 当前,我国出版发行业正处于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发行业结构明显优化。从201O年全国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情况来看,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出版发行单位112452家,从业人员81.58万人。其中总发行单位94家,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单位22家,外商投资出版物分销企业59家,批发单位854l家,零售单位10.34万家,区域性出版物连锁经营单位148家,网上书店157家,读者俱乐部92家。在社会关注的实体书店建设方面,一些实体书店在市场调节作用下退出了市场,但同时也有新的实体书店在不断地进入市场。根据统计,近五年来,出版物发行网点数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而且略有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实体书店167882家,比2005年增加了8374家,2010年的实体书店数量是五年来最高的。社会普遍认为,书店数量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关闭的民营书店规模已形成品牌,如光合作用、第三极等,都是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店,社会的关注度很高。 年度核验数据显示,我国出版物发行市场规模有所扩大。2010年全行业销售总额2741亿元,从总发行企业的销售总额来看,201O年约为750亿元,同比增长20.3%。区域连锁企业数量增加很快,去年比前年增加了148家,增幅达到38%;总发行单位94家,同比增加22%;读者俱乐部减少到92家,比2009年减少了35%。这些数据表明,出版物发行产业整体上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一些规模大、经营方式多变、营销手段灵活的企业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总发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实力的增强,证明了出版物市场需要这种集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做领头羊,带动其他发行企业繁荣出版物市场、发展出版物市场。在新的企业源源不断地进入出版物市场的同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些出版物发行单位在体制、机制、规模、资金、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可以看出,发行行业正在进行着良性的结构调整,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但是发行行业有没有问题呢?我认为,新形势下发行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电子商务的进入使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四家最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累计出版物销售码洋约11O亿元,销售额约66亿元。尽管传统销售仍然占据大部分,但是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确实来势凶猛,这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集约化程度不够,封闭垄断的问题比较突出,距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还有很大距离。目前,经过转企改制,一批发行企业整合了区域内的资源,组建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活力的发行集团,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着区域壁垒的问题。我们在区域范围内整合了资源,以各省、区、市为单位对资源进行了整合,外面要竞争进来比较难。当然这种现象已经开始被逐渐打破。除已知的海南、贵州等一些边远省份实现了跨地区突破以外,去年12月,四川新华文轩以连锁商超的模式进入北京市场,目标是五年内达到1万家,在流通领域反响强烈;2012年1月,中国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新华发行集团联合组建新华流通出版发行有限公司,完全以资本为纽带,在没有改变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业务上的贯通,非常有意义。这些都是在打破地区封锁、建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也是我们鼓励、支持的方向。 三是发行的潜力没有充分释放。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发行行业改革走到这一步是必然趋势。从2O世纪8O年代开始,我们搞了“三放一联”,推行了“三多一少”,提倡发行行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多个流通渠道。这些改革成果现在仍然很有意义。比如“多个流通渠道”,我们以前只知道把书卖到书店里,卖到书城里,但是现在知道还有其他渠道,如电子商务、网络销售,这都是大家看到的新的流通渠道。为了降低发行成本,很多书还可以放到超市里去卖,门槛更低,进入的成本更低,而且前景比较广阔。有材料显示,去年美国的实体书在超市里销到了40%,日本也超过了20%,但我们国家还不超过5%。因此,我们的发行行业还大有潜力。现在30万个品种的销售额,相比20世纪90年代1O万个品种的销售额并没有提高到理想的比例。所以今天找问题,出版、发行两头都得总结。就发行而言,我们必须看到,还有很大一部分发行的潜力没有释放出来。释放这部分潜力,正是我们发行行业应尽的责任。
(二) 在建设出版强国的大背景下,发行行业的目标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低成本扩张,高成本建不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成本和市场这两个问题关联性极强。我国现在物流成本是多少呢?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我国物流平均成本是17.8%,发达国家平均只有8%到9%。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我国出版业物流成本是24%,所以在物流领域我们要做的文章还很多。“物流”概念进入我们国家只是21世纪初的事情,一些发达国家要比我们领先十几年。跟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现代化程度相比,我们差距还很大,也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在发行行业的各种研讨会上,我们对物流问题的研讨还不深入和专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的规律、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目前,我国发行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得不少,已经接近50家。其中,总发行企业已建成37个物流中心,全国性连锁经营企业已建成7个物流中心,另外还有在建的。这样计算,平均一个省已经有1.5个物流中心。由于集约化程度不高,将会使很多物流配送中心的部分生产能力放空。所以说,建立配送中心固然很重要,但是,在什么地方建,由谁来建,建多大,这里面就大有学问。所以说建设物流中心,建设中盘,建设全国发行大市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有整体规划,有政府的宏观指导。 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组建三到四家辐射全国的现代发行物流企业的目标,柳斌杰署长2012年的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推进建立南北两大物流集团。这是现代物流发展到目前状况下我们势在必行的战略决策,它符合文化发展需求,符合出版发行规律。我们必须按照流通发展规律办事,要有自觉打破体制障碍的远见卓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行为把大家捏合起来,企业之间怎样合作,必须靠市场来运作。政府的支持,产业政策的支持,不能代替企业的自觉的行为。目前总署承担的转企改制的任务很重,在完成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工作后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行体制改革上来。在党委政府推动下,出版发行企业在以资本为纽带的基础上,总署鼓励支持有远见、有实力、具备条件的出版发行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打破地区封锁,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中取得新成就。
(三) 从建设出版强国、有效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文化产品需求角度来看,我们的发行工作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现在,每年出版30多万种图书,好书很多。我们应该研究怎样才能把书卖得更多一点。卖书人讲卖书成本,购书人也讲购书成本。现在有些购书人认为购书成本高,其中有货币成本,也有时间和精力的成本。比如有一些搞专研究的读者,经常去三联韬奋书店或者西单图书大厦购书,对他们来说,不仅书的价格要适中,还需要购买方便。从这些角度观察,我们能理解现在一些实体书店倒闭的原因。这其中并不仅仅是因为店面租金贵,还有一些原因,比如交通、服务等因素。 因此,发行工作要面向基层,加强社区和农村网点“两个拓展"。要想方设法走入社区、走入乡镇,在便民、惠民上多做文章,千方百计让读者在最省钱、最便捷的情况下买到自己想要的书,努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城市销售网点是16.78万家,乡镇是2.658万家,城市网点是乡村的6倍,但乡镇以下人口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另外,从图书销售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网点销售额是农村销售额的4.18倍,也就是说城市网点用6倍网点数卖出的书只有农村网点的4.18倍,这说明农村的购书空间比较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像浙江的出版物小连锁就有很大的生命力;有的地方正尝试在农家书屋建立图书代销点,使农家书屋成为既能提供免费图书阅读,又可以提供图书销售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我们要积极支持扩大农村图书网点建设,要特别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图书连锁经营,鼓励并支持图书销售进入超市、社区和有条件的乡镇,这既具有适当规模,又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便捷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O11年6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划中必须保证足够的出版物发行网点,政府在推动各类零售书店建设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占地等方面的支持。今后,住建部门在城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预留包括出版物发行网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通知))对推进各类零售书店的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重点是抓好落实。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图书发行事业,比如北京市成立了出版发行联盟,上海市每年拿出15OO万支持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发行网点建设,力度很大。总署将全力扶持实体书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按照《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千人拥有出版物发行网点数提高到O.13个,基本实现“市市有书城、县县有书店、乡乡有网点、村村有书屋”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