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下的阅读?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究竟有无高低之分?如何才能有效阅读?阅读能力如何培养?
4月21日下午,“最美四月天”阅读季之“书香盛宴:与名作家共话阅读”活动在中原图书大厦举行,作家梁鸿、李清源现场对谈,围绕阅读方式、阅读意义、阅读与写作等话题,与读者们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讲述他们从阅读中收获的成长,分享个人阅读心得。
阅读没有高低之分,不应贬低电子阅读
对谈开始前,主持人、河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杨莉(作家碎碎)在介绍两位作家时打趣说道:“两位都是低起点,后来实现了人生的突围。”
回顾成长历程,阅读是绕不开的话题。梁鸿说:“我们那个时候在乡村,书很匮乏,哪怕是残缺的图书,我们都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因为那是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
“爱读书的人,或者说爱读书的民族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热爱思考。”在梁鸿看来,阅读其实是跟自己对话、跟世界对话的过程,“保持对阅读的热爱,就是保持对思考的热爱,对精神成长的热爱。”
喜好阅读的梁鸿,对于不同的读书形式也持开放的态度,“我内心更倾向于纸质书,这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但我一点都不贬低电子书。”
梁鸿认为,当下,年轻人天然地与电子书关系更为亲密,“这就是各爱其爱,并不一定要判断谁好谁坏”。
“一个人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去享受阅读,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给读者提供的便利。所以说,形式不重要,关键还是从书中收获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梁鸿说。
书不能乱读就像药不能乱吃 尽信书不如无书
谈及有效阅读时,李清源打比方说,有些药不能乱吃,有些书也不能乱读。
在他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书读了之后不但不能明智,甚至会给读者带来认识上的偏差。
对此,梁鸿表示认可。在她看来,有时候读者选择书籍更像一种冒险,“就像吃药一样,也许不治你的病”。
身为作家,梁鸿和李清源都难免会面对“开书单”的请求,对于“开书单”,梁鸿表示,“以前经常开,开着开着就不敢开了,因为我的书单不见得是你的书单。”梁鸿建议,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选择阅读经典。
如何才能甄别书的好坏?在梁鸿看来,这其实关乎到阅读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阅读日常化的前提,就是要在大量阅读中去训练这种能力,这是没有捷径的。”梁鸿认为,就年轻人而言,通过真正的、系统的阅读来进行思维训练,长此以往,才能培养起对作品语言、格调、审美等方面的辨识和把握。
在梁鸿看来,读书不一定非要记得住,“读过的内容慢慢会内化为生命的底色,内化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思考世界的方式,这是很缓慢的过程。”梁鸿说,即便是已经忘记了也没关系,一定会在灵魂深处留下些东西,以至于让我们成为今天的我们。
李清源分享说,阅读可以分为有用阅读、有益阅读,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是为了爱好,为了自身的精神状态或者某种思维方式,那你完全可以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任性一点,这样才有快乐,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