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新乡市店组织了著名作家曹文轩与市十中师生“一线牵”的线上交流活动。
在视频播放北京大学风光旖旎的校园春景的背景下,该校拉开了“同读红色《火印》,共上思政大课——曹文轩给市十中师生的一堂阅读课”活动序幕。
曹文轩十年磨一剑,用一个“火印”为灵感,经过大量的资料积累和现场实地考察,创作了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印》。这本书以战争年代的北方草原为背景,以一匹叫雪儿的马和它的主人坡娃为主人公,通过他们曲折传奇的经历,唱出了一段特殊岁月的光明赞歌。
校园的操场上,该校师生共读了曹文轩老师代表作《火印》中描写“雪儿”的片段:“那白色的毛似乎笼着淡蓝的光……”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读,通过云端,曹文轩微笑着静静地听。此时,书香浸润着十中的每个角落。
接下来,曹文轩为十中师生讲授关于《火印》创作的心路历程,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七年级11班的姜棣涵同学和曹文轩交流:“曹爷爷,您好。课下我们大多读的都是课本里推荐的名著,如《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岩》等,除了这些外,您能不能再给我们推荐一些有深度、有思想、有利于我们中学生成长的书籍呢?”
曹文轩说:“我建议家长、老师在推荐书目前,先去看一看朱永新先生的推荐书目。它从小学到中学,专门给家长、老师的书目都做了详细的分类推荐,很系统。”
对七年级6班刘睿源同学关于如何寻找写作灵感、八年级14班李梓萱同学关于曹老师作品中乡村生活题材的提问,曹文轩都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解答,将多年的写作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八年级12班的牛奕博同学问:“您在《草房子》扉页上写下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其实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不仅这篇作品,我还发现您的很多作品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我想知道这是您对儿童文学的一种创作理念吗?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苦难呢?”
曹文轩对于“苦难”的解读让师生印象深刻:
“我整个童年是非常苦难的。饥饿是什么感觉呢?人饿的时候是连石头也想啃的。我吃过草,我印象很深。文学作品把很多文字给了春天,但我的意识里最不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春天属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头一年的粮食吃完了,新一年的庄稼还没成熟,这个时候白天很长,太阳很暖和,它让你的根根汗毛张开,让你的能量大量耗散。而这个时候没吃的。所以我对春天一直没什么特别好的印象。”
“因为有苦难,所以人就会有很多想象力。我一直认为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想象力的,因为他什么都有了,不需要靠想象来弥补。只有一个在苦难中度过的人,他才可能有强烈的想象力,他会想我什么时候能有个好看的书包,什么时候能有个很好的文具盒,什么时候能穿上漂亮的衣服。他就自然而然地在操练他的想象力。”
“对于我来说,我最大的财富也是有个苦难的童年。”
学校语文组李佳老师向曹文轩请教:“您除了是知名作家、北大教授,还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主编之一。在教学中,您能给我们语文老师一些建议吗?”
曹文轩认为,一位语文老师手拿一本语文课本,如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那么他想把语文课讲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外阅读越广博,他对语文文本的解读才会越丰富越深入。高超的语文老师要能够做到既让学生好好地享受一篇文学作品,又能让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对语文充满兴趣。
互动期间,曹文轩远程欣赏了该市十中老师和学生根据他的作品绘制的原创书签和插画,这些主题突出、色彩斑斓、构图讲究的绘画作品表现了师生热爱生活、崇尚高雅的艺术情操,展现了丰富神奇的想象力、创造力。曹文轩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
曹文轩老师通过“云课堂”的形式不仅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阅读写作课,更带来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大课。
阅读《火印》,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屈辱的历史,增强历史使命感,培养为祖国强大、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树立强国有我、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对话曹文轩,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谱写“大写的青春”,做到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